在工业革命之后,大批量、标准化和流水线成为传统制造业最基本的特征,企业间主要依靠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现在还处于产品生产制造的中间环节,虽是制造大国,却缺少研发设计和后销售、售后服务环节,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80%掌握在外资手里。不注重技术研发,缺乏创新,耗能高、附加值低、产能过剩、人力成本增加等种种问题让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阻碍重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使得全球制造业已经跨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工业互联网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德国“工业4.0”基于制造业基础向互联网融合,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利用互联网优势,激活传统制造业以提升工业价值创造能力。这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制造业逐渐向着以节能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制造业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的大规模和标准化生产,逐渐转变为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使制造业更加具有灵活性;在增长方式上,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效益的增长,同时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可持续发展。使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使人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新型制造业模式下的产品集知识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特点为一身,将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与以往单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我国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实质也是通过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在“互联网+工业”的新竞争战场上,抢占产业变革先机,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传统的产品设计是建立在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之上的,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若按照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为极少量的产品来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将会产生巨额的成本,也是对生产力的极大浪费。所以最初的在线个性化定制程度会受到产品模块化程度的牵制,为了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响应,必须有足够合理的模块化设计。随后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与兴起,为“完全定制”的实现带来了可能性。3D打印的原理为增材制造,利用处理成粉末或液体的“打印材料”逐层叠加,使三维数字化模型变为实物。诞生30年来,3D打印相关技术逐步提升,已在医疗行业、产品模型、食品产业、饰品、工艺品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D打印的兴起带来了社会化设计的新模式。这是一种真正的大规模协作形态,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和web2.0的互联网平台,突破时间、空间、文化和参与者身份等要素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利用3D打印、网络技术和社会媒体,通过众包等方式让社会民众充分参与产品的全生命制造过程,使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与生产成为可能。在这个协作网络里,每个消费者都可能扮演设计师和生产商的角色,对于创新意识更强,且具备设计研发能力的“创客”用户更是如此。设计师完全能够自行设计作品,然后利用3D打印制造出来,通过传统渠道或者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